close

雨中的鐵道,在濕潤的空氣中看見集集線的美好


在啟程前往花蓮製作手札之前,我們為自己準備了兩趟臺灣西部的文史旅次日程,希望藉由臺南文史工作的累積以及集集線鐵道文化的展現,看見更多能在花蓮收集資料的面向與角度。
在這天的行程中,安排了集集沿線的三個車站(依參觀的順序排列):龍泉、車程、集集。
這天的行程,跟著西南風帶來的水氣,一起遊歷了臺灣唯一不靠海的縣,感受了屬於山林中的濕潤氣息。
集集線火車的車廂只有三節,選擇在平日踏進山林的我們,遇到的都是選擇輕旅行家庭。在第一站:龍泉下車時,真正感受到鐵路支線上小站的小巧可愛。尋找添興窯陶藝村的路上,左手邊是鐵道,右手邊是民宅,往上望是如隧道般的樟樹,一路上沒有超商、超市,只有三合院以及雜貨店。
旅程遇到下雨對我們來說是幸運的,抵達添興窯陶藝村準備參觀時,距離下一班車只剩不到四十分鐘,當下在心裡已經做好只能走馬看花的準備。不過,熱情的工作人員讓我們這四十分鐘的參觀收穫滿滿,現場看師傅拉胚、製陶,走進蛇窯的深處,聽工作人員分享製陶過程中的小故事,才實際的了解到陶藝師傅技藝的珍貴。


抵達位於臺灣中央的車程時,感受到與龍泉十分不同的空氣與氛圍,木頭幾乎是這個城鎮的代名詞,在這裡,我們參觀了早期木業的各項建設與相關設備。

幸運的我們抵達集集時雨停了,租了自行車打算前往山蕉歷史文化觀參觀,卻沒想到遇到了不知非預期的休息日,不過轉頭一看,對面就是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雖然無法參觀了解集集山蕉那段受日本天皇青睞的歷史,但也能看看臺灣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上的努力。
這趟旅程,充滿了各種不一樣的變數,沿著集集線看見的風集是開闊的山林,也是讓人享受這樣變數的開闊。我們在旅途中也發現,有很多美好可能無法在沒有當地文化的接觸下瞭解,像是龍泉車站的添興窯陶藝村,就是個可能會因為非主流觀光景點而不被選作第一優先,或許在花蓮的旅程中,我們可以思考以及尋找更多被遺忘或是被忽略的美好。



🔎🔎網路搜尋:添興窯陶藝村、山蕉歷史文化館,都能有更多資訊,實地拜訪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動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洄瀾的微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