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濛濛的花蓮 有山有水有溫度

  今天將足跡定位在吉安鄉,用雙腳與雙輪體驗吉安的美,在這感受人情熾烈的溫暖。

IMG_5016.JPG

  吉安慶修院的成立與吉安鄉的歷史有關,吉安鄉是日治時期第一個全台官辦移民村,當時為了解決日本農村人口過剩問題而設置,以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人民為多數,移民開墾總有思鄉情懷,因此在此處建立了真言宗高野派的布教所,以宗教安定力量來撫慰移民的心情。不必特別至日本也能在慶修院體驗到日本到寺廟參拜的禮儀,裡面有許多與台灣佛教相似處,淵源歷史台灣與日本都屬大乘佛教,與旅伴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許多,包含日本家徽、四國遍路等等,同時園區規劃裡除了介紹宗教,也詳細說明日治七腳川事件以及日治時期吉安鄉地名、景物的更動,同樣呵護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母親,隨著政權更迭而有不同風貌,但溫柔的台灣母親不管其容顏如何更改,依舊靜默的看著,隨著文字、口述歷史、照片的保留,不同人到訪卻一定有不同感受。而在內部也有禮品販賣部,在現今台灣觀光區大部分都銷售客家、原民相關產品,不禁深思這些產品與古蹟的相關性以及台灣文化該如何呈現,其中迂迴纏繞政治、金錢、社區等等需要考量與突破。

IMG_5015.JPG

  人情的溫度是無法用溫度計衡量的,從第一天抵達花蓮租車、背包客棧就感受到,今天偶然踏進吉安好客藝術村,雖然園區尚未全部規畫好,但園區內的阿姨一見到我們就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在藝術村裡展覽的當地藝術家邱坤生先生的木雕作品,還有附近的拓地開村紀念碑等等。在木雕展示裡,看見過去農村的生活意象,過去的重現不只能以科技化的照片或影片,一體成形的木雕作品也是一種呈現方式,在作品裡看到作者的生活意象,用耐心一筆一畫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成品,令人讚嘆,也感受到作品傳達的溫度。園區過去屬吉野神社,但因為當地對日本的負面感受,在日本人遷出後,將神社破壞,是後期開挖才發現,今保留神社的走道與石柱。神社被破壞後,轉為國民政府的配給倉庫,儲放當時家中如有從軍人士,即會配給的柴米油鹽,因此窗戶較高以利通風、大門寬敞等。今天旅程不只跟隨吉安鄉公所的探索吉安人文趣味的小旅行地圖,更加認識吉安鄉,也有親近大自然,感受台灣母親土地最美的山水風貌。

IMG_5031.JPG

  而今天的尾聲,是意外的禮物,在門諾醫院的禮拜堂享受親愛愛樂弦樂團的演出。每一首曲子背後都有不同原民創作故事,而在不同場何、時間、觀眾,又有不同詮釋,或許這就是歌曲能打動人的部分原因吧!

👉👉「2018花蓮奇萊傳說_鯉魚潭_夜之谷」、「翡翠谷」、「探索吉安人文趣味的小旅行」、「慶修院」、「吉安好客藝術村」、「親愛愛樂」等等,搜尋一下,更多內容等你看啦~

 

#草字頭特公隊

#洄瀾的微溫

arrow
arrow

    洄瀾的微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